《道法九要》讲座(4)
时间:2009-06-29 09:1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第四讲 节制欲望, 安守本分 陈耀庭 一, 守分就是要抑制贪欲 人活在世界上,由于生存的需要,因此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人的许多欲望是合理的,并且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这样的欲望,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灾祸。例如,一个人希望自己能够吃饱穿暖,有个遮蔽
节制欲望,安守本分
守分就是要抑制贪欲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就是说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穿什么样的衣,穿多少衣,吃什么样的饭,吃多少饭,都是注定的。这个注定“诚”,就是诚然、实在的意思。“宜”,应该的意思。“守”就是安守。“诚宜守之”就是应该安守这个注定的限度。尽管我们的定分可能没有人家富足,但是有吃有穿,就是很好的份额了。“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一个人如果能够这样想,就会感到自己已经得到很多了,应该满足自己的名份,特别是以自己付出的同得到的相比较,自己应该感觉惭愧,而不应该贪心不足。
“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妒。学道惟一,温饱足矣。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这就是说,富足是命中注定的,贫穷也是命中注定的。“都缘”就是都是因为的意思。“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妒”,就是说,人的贫富都是因为人在过去前世所作所为的结果,是在上一世已经打下的根基,只是到了今生今世才显现出来。因此,人对于贫富不要有什么嫉妒和不满。“学道惟一,温饱足矣”,意思是说,学道的人拿学道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能够穿暖了,吃饱了,就足够了。对于学道的人来说,除了学道其他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能安守这个命中注定的本分,追求自己名分里没有的东西,那么,灾难和祸患就一定会降临到头上。
所谓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者,贤人也。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学生,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殁于前490年,春秋末年鲁国人。颜回比孔子小三十岁。孔子称赞颜回的思想品质和学问,称他是自己唯一的同道。颜回喜欢学习,不会迁怒别人,从不重犯错误。 “在陋巷”,就是说颜回居住在简陋的街巷之中。“一箪食”,用竹编的餐具吃饭。“一瓢饮”,用葫芦瓢喝水,从不埋怨。“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看他贫穷得要发愁,可是颜回却乐在其中。颜渊只有三十一岁就去世了,死后被尊为“复圣”。白玉蟾称颂颜渊是贤人,就是有高尚情操的人。“若外取他求”,就是如果超越名份以外的去索取,去追求非分的名誉地位,例如非分的金银财宝,不正当的女色情欲等等。“则反招殃祸也”,那就一定会反过来招致灾祸。“道不成而法不应”,学道如果学不成,那么行道法也得不到神灵的响应。“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意思就是,如果能够守分去修行,那么,道能够学成,法也就能够学到,能够行使了。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持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夫行持者”,就是所谓行持。“行之以道法”,施行的是道法的意思。“持以禁戒”,“持”就是遵守,遵守的却是禁戒。“端的”是宋元时期的俗话,意思就是底细、始末。“明其二字端的”,就是白了“持戒”这二个字的根本的道理。“方可以行持”,方才可以做到行持的意思。
“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首先学习遵守戒律,保持身心的清洁。古人说“洗心曰斋,防患曰戒”。“神明自然辅佐”,经过斋戒的道士,在施行道法的时候,就能感应神灵。神明自然就会来帮助学道施法的人。
萨真人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雠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
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这首诗见于“萨守坚”传,意思是说,自身有了道法那不是一件平常小事,想到行道法要保持戒行那是要让人彻骨寒心的。千年的铁树开花还是容易的,坠入地狱再要转世为人那就困难了。
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雠必矣,今人岂可不持戒”。意思就是萨真人如果犯一次“戒”,那么,王善必然要上告玉帝,给萨祖以惩处,就可能逐出仙班。现在学道的人岂可以不守戒啊。
“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于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于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更当”,除了守戒还有应该的意思。“布德”,就是传布德行。“施仁”,就是施行仁义。“济贫”,接济贫困人群。救苦,救助苦难人群。白玉蟾要求施行道法的人,除了“守斋持戒”以外,还要有高尚的道德,能够帮助贫苦,救济有难的人。
239年,374年羽化。许逊在四十二岁时,因为品行超群,被推举为孝廉,任四川旌阳县的县令。许逊当县令,以德理政,以道化民,从严要求官吏差役,爱护百姓生活。白玉蟾说的是许真君故事之一。一个穷人生病在家,写信给许逊。“抱状”,就是书写文书的意思。许逊看了信,得知此人所以生病,是因为穷而不得志的缘故。于是,许逊就将一些钱藏在符牒里面。让人把符牒交给那个写信的人。此人回家以后,打开符牒,得到了藏在里面的钱,帮他解决了急难,病也马上好了。“济贫布施,则积阴德”,意思就是救济贫困的人,布施给他们钱,那是积了“阴德”。一般将他人不知、自己不说的有道德的行为称为“阴德”。
“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于无心,不可著相。著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行符之人”,指的是施行道法的道士。“建功皆出于无心”,建立功业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刻意追求的。这就是说,要把遵守规诫,济贫扶困作为一种职责,不用炫耀。“著相”,指的是一种故意的表现。“著相为之,则不是矣”,意思是说,故作姿态的济贫扶困不是建功,不是积德。“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若,就是如果。“功成”,就是建功成功。建功是“因”,积德是“果”。“果满”,就是救济贫苦,积累阴德达到一定的数量。“升举”,指昇登仙界的意思。“升举可期矣”,就是昇登仙界,名列仙班的理想就是可以期望达到了。
|
|
(责任编辑:dx)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