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什么是信仰?词典上说对某人或某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信仰在所有的宗教里都是最根本的,孙中山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确切,“有思想而有信仰,有信仰而后有力量” 在信仰的心灵中,只有纯净的灵魂,才能达到一个纯粹的精神高度,才会获得坚实的生命基石。信仰又是一种无穷的力量,理性达不到的地方信仰可以达到。有的人把信仰看作是自己谋生的手段,纯碎是一种参与性的工作。心灵信仰潜在这样一种不纯的因素,导致信仰生活处于满足个人私欲的处境。最明显的是把信仰与经济挂起钩来,以经济效益评判信仰教育的得失。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加强信仰建设。当代道教信仰边缘化对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待道教信仰的态度和方法,不得不去观照当前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终极关怀”的影响,警觉缺失人文精神的科学主义对人类生存造成的灾难。 道教信仰建设关系到道教的稳定与发展。我们应更多地借鉴其他信仰的实践成果来推动和加强道教信仰建设,以道观为基本场所,充分发挥道教信仰的力量,促动社会风气净化。在信仰之中,修持是最主要的,没有修持就没有宗教体验,没有宗教体验就不容易产生坚定的信仰。我们信仰之后,如何努力去体验道法的伟大和快乐呢。 在思想深处真正认识信仰建设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既说明问题的客观存在,是重要的话题,又说明问题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又不敢忽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首先是外树形象。外树形象就是道观的硬件建设,不是娱乐场所,不是生产车间,不是商品经营场所,应该是庄严肃穆,神圣有加的宗教场所;道教徒道貌要整齐端庄,一丝不苟,举手投足,一举一动要符合道教礼仪,起码在外表上要给人是个道士的第一感觉。 其次是配合戒律实践,内修功德;在于修真功真行。真功就是真清真静。真行就要修仁蕴德,济贫救苦,见人患难,长行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行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这才是真行。毫无疑问,这就是道教的宗风,有了这样的宗风,道士才有了社会价值,于是能受到政府和黎民百姓的青睐。道士以自己的功行造福社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在场所内道俗有别,打铁还需自身硬,以执著感化放心,以放心促进执著,也就是让信仰支配一切,让信仰的氛围笼罩一切。宗教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仰问题。现在信众信仰多元化,平民信众佛道兼修,知识分子信徒由儒而道而佛。这是有利于道教发展的政治背景,但契机常常包含着危机,信徒选择信仰的空间更大,自由度更大。我们的使命是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仰素质。 再次是引导信众坚定正信,激发信众爱国爱教的热忱,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把信众的悲悯之心变为慈善之心,直接服务于社会。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和信仰建设的意义所在。 信仰建设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建设,将道教信仰建设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以文化渗透加强信仰建设。我们要以继续改革开放为契机,深入学习理解教理,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 (张振国) (责任编辑:d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