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上海道教协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道教文化 >

奉献在世俗与神圣之间——记“三元宫”监院范金凤

时间:2009-06-29 09:2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奉献在世俗与神圣之间 记三元宫监院范金凤 张振国 遇变故 弃俗进道门 范金凤是上海市青浦区人, 1943年出生于蒸淀。她的祖辈父辈笃信道教,给了她不少的影响。年青时,她好学上进,认真工作,当过基层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她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奉献在世俗与神圣之间
——记“三元宫”监院范金凤
 
张振国

遇变故  弃俗进道门

范金凤是上海市青浦区人,1943年出生于蒸淀。她的祖辈父辈笃信道教,给了她不少的影响。年青时,她好学上进,认真工作,当过基层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她工作过的地方,没有一个不知道她的刻苦、坚毅、诚恳、谦逊与热情高涨,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威望。
那年,范金凤的丈夫病逝,巨大的不幸搅乱了她的生活秩序,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她作出了果敢的选择,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1992年,朱家角城隍庙的使用权刚刚归还道教,也正需要人手。许兆忠道长慧眼独具,收留了她。正值中年的范金凤步入了道门。
一座人人可以自由进出的山门,一座古老的大殿,两厢房年久失修,陋败不堪,成为摇摇欲坠的危房,一尊并不高大的城隍神沈恩像。大殿对面的戏台兩侧一幅对联:“筑斯台悠也久也,观往事梦耶真耶。” 橫批是:“承平雅颂。”似乎告诉范金凤,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里不是生活的避风港而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新舞台。她心甘情愿地和老道长一起担当振兴青浦道教的使命。
许道长道行深,精通道教音乐及道教仪式。范金凤跟随许道长、张昌禹道长,抛开俗事,潜心研修道学道艺,逐渐入门。此时,她修的是正一道。
当时,朱家角城隍庙百废待兴,房屋年久失修,大殿漏雨,墙壁裂缝,刘王殿、观音殿亦须重建……这一切,计从何出,款从何来?老道长纵有抱负但年老体弱,力不从心。许道长考虑再三,决定让范金凤挑起筹集善款修庙的重任。
范金凤不敢懈怠,知难而上,她遇到了贵人。有位叫余文贵的信徒来庙进香,送来一车蜡烛。范金凤热情接待他,并坦陈庙内的困境。余先生不愧施主,他不事张扬,办事低调,当即表示:联络亲朋好友,广筹善款,帮助修复城隍庙。
先生不仅出资,还率工程队进场施工。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关心,广大信众的帮助,范金凤及道众们的努力,经过2年,志在肯堂肯构,朱家角城隍庙焕然一新,并新盖了观音殿、刘王殿等,成为一方信众进香礼神的文明场所。与此同时,范金凤的道学修为也与日俱进,从一个信徒,成为具有一定道行及宫观管理经验的道姑。
转眼间已经是1997年了。神像开光是道观的大事,广大信众要求范金凤在适当的时候为新塑的观音大士神像开光。
但是,当时只靠道观里的人手紧缺,范金凤想到了求援。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人员状况吧!
张昌禹    7 4岁    1 9 9 4年进道观    任当家道士
范金凤    5 2岁    1 9 9 2年进道观    时兼任财务、协助管理道观(女)
钱宇忠    7 6岁    1 9 9 3年进道观    管理组成员
朱文华    7 0岁    1 9 9 4年进道观    仓库保管
周雪煊    7 4岁    1 9 9 3年进道观    售香烛
范秀英    7 4岁    1 9 9 2年进道观    售门票(女)
袁瑞杰    6 3岁    1 9 9 6年进道观    观音殿售票员
薛生祥    7 8岁    1 9 9 7年进道观    清洁工
陈梅香    5 9岁    1 9 9 7年进道观    厨工(女)
费秀玲    7 5岁    1 9 9 4年进道观    清洁工(女)
蒋桂英    5 1岁    1 9 9 5年进道观    出纳员(女)
张仲彬    7 5岁    1 9 9 3年进道观    教务

上列名单中5位是道士.鉴于人手少、年事高及道教区域传承不同,道观无力承担观音开光科仪。负责具体工作的范金凤向七十公里外的上海市道教协会请求支持。只有求援,才能组织一次体面的开光活动。
道观方面着手准备清理场地、组织信众代表,发动大家参与、邀请地方领导,落实消防安全、邀请兄弟道观、准备供品、采购礼品以及落实接待、素斋、随缘乐助、筹集资金等事宜。
上海市道协全力支持这次活动,研究选派道长。决定由海上白云观负责阐演科仪并向有关道观商借一专多能的道士前往协助开展科仪活动。他们是:朱掌福、吴关德、薛明德。另外还有来自上海城隍庙、浦东钦赐仰殿、龙王庙、崇福道院的11位年轻的经师。
范金凤依靠道众准备文书,榜牒,写明开光科仪的内容,职司人员、写明有关信众的姓名。准备必要的道具道衣。
1997年农历二月十九那天,早晨7点半左右,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绝大多数是中老年女性。她们手拿一根一米左右的莲花竹竿,竹竿两端串有几枚铜钱,竹杆绕上红绸缎,当地称莲枪竹。有的肩挑花篮。花篮也用红绸装饰,短而软的扁担上也缠着红色的绸带。她们头饰红花,腰束红带。在锣鼓声中集合于大殿前的广场上围成大圆圈开始跳舞。锣鼓为主,一击一步,进四步退二步。斜挑花篮合拍前进。不参加跳舞的便在外围伴唱。内容都是民间流行的小调。反复最多的是《杨柳青调》和《四季调》。随着曲调的变化,有人站进纸扎的龙船边歌边舞,携船而行。大家轮流唱唱跳跳,周而复始地跑旱船。这种活动一直伴随到开光科仪结束。开光及开光结束时,信众还争放喜庆的炮竹。外场娱神活动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小木鱼、小钹子、小锣、小鼓、小唢呐。由信众操持乐器,乐器的配置属于随意性的,有人偶尔拉一把京胡凑热闹。
殿堂里,道长们阐演了整套观音开光科仪,直到下午4点结束。
这次开光活动奠定了青浦道教的历史地位,范金凤在修道体道生活中得到了锻炼,越来越成熟。

到浦东  创业三元宫

三元宫原名除疟庙,始建于1726年,即雍正4年,1728年增奉周太爷,周边百姓称其为周太爷庙,讹称太阳庙。《松江府志·十八建置志二十·坛庙》及《清史稿》32卷第3139页都有记载。周太爷是周中鋐,他是山阴人。雍正二年海水秋溢,漂溺无数,十余万百姓需要赈饥。为避灾害,周太爷请筑海堤。雍正五年,疏浚吴松江。十一月动工,至雍正六年四月,梅雨冲决堤坝,周太爷再次募捐筑堤,又被冲决。他亲自乘船视察水情,风急水淄,翻船身亡。此时堤坝却合拢了。雍正皇帝闻奏,追赠为太仆卿。松民惜之为祠。浦东周太爷庙是陈家渡周郡侯祠的分灵道场,雍正六年建。
1989川沙县道教协会年收回了周太爷庙的产权,改名为三元宫。稍加修缮,作为全真坤道院对外开放。标志着上海全真道有了复苏的基础,苏宗赋,应宗梅,苏诚喜,邢诚云成为常住的道长。
1997年10月12日,三元宫83岁的当家苏宗赋道长羽化。后继者应道长年事已高,其余道长硕果仅存,宗教活动少,三元宫每况愈下,经济陷入困境。
1997年下半年,上海市道教协会决定要调范金凤到浦东三元宫协助工作,青浦朱家角城隍庙也少不了象范金凤这样虔诚的从道者,青浦区政府部门也舍不得范金凤调离青浦。可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面前,如果范金凤不去三元宫,这就意味着上海的全真道在上海的灭绝,这是拯救上海全真道的需要,意义非凡。范金凤把这次调动看作是太上老君的引领,尽管留恋故土,去意徊徨,困难重重,还是愉快地踏上了新的从道生涯。迎接她的是零的起步和艰难的跋涉。
范金凤说:1998年1月8日早晨6点30分,青浦区宗教局陶鑫奎局长、李金龙副局长、项夏英副局长,驾驶员小毛,他们早早等在朱家角城隍庙陪同送我到三元宫。我瞒掉了当地无数的信众。此前有个信众会议,李金龙副局长在会上露了一点风声,信众就追问,为了避免信众不让我离开青浦而导致风波,还是保守住我即将调离的事实。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个别信众还是得到了准确的消息,陈引娣、葛金根、陈丽英、周丽英,他们送我一个新的箱子,自己叫车,来到朱家角城隍庙为我送行。松江地区的信众知道我要调离,立即为我送来300斤大米、油、蔬菜,由朱翠莲带队。那天早晨细雨朦朦,浦东新区宗教办的储伟明在三元宫庙里迎候。
当时三元宫根本不象一个庙,个子高的举手可以碰到屋檐。一间大殿,不高不大;东面厢房不成为房,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原先的灶间下雨时外面大雨,屋里中雨,雨水会掉到锅盖上,没法烧饭,要等到雨停后再烧饭。烧饭缺少柴火,靠信众给点油回丝,满屋子柴油气味。经济情况更是糟糕,每月整个道观只能用286元,一场道场也没有,初一、十五只有三四十个香客,道姑个人生活费也发不出,蔬菜等依靠香客支援,接济不上时就到菜农田里拾些过时的菜蔬。范金凤执掌三元宫的第二年,克勤克俭,年收入翻到约7万元。她们利用仅有的一点钱首先修缮厨房间。
1998年4月27日道观聘用高金娣为三元宫出纳,高金娣成了她的内务大臣。不久,又物色到散落民间的全真道姑牟秀娟,请她来传授全真科仪,她来时连一张床铺也没处安排,于是范金凤和牟秀娟两个同睡一张小床,牟睡里面一半,范金凤睡外面一半,修道生活十分艰难。
范金凤说:1998年8月我到北京开换届会议,乘飞机从北京回上海,是下午6点的飞机,大家都没有吃晚饭,飞机上送的蛋糕我不喜欢吃,已经送人。我回到三元宫,几个不住观的道姑早已回家。庙里没有一点热水,没有一点米饭,也没有别的可以充饥,只能饿到天亮再想办法。
2003年,范金凤当上了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在人代会上,一袭道装引起了主持浦东工作的姜斯宪副市长的关注,范金凤抓住机会向姜副市长汇报了三元宫的现状。时光如箭,转眼日历翻到了2005年,浦东开发世博园区,三元宫须易地重建。那时,姜斯宪同志十分关心三元宫的拆迁改建,提出新建的三元宫起点要高,要超前20年,要成为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机遇难得,岂能错过。范道长四处奔走,找政府部门,访大德施主,在浦东新区和花木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新宫址终于落实。规划部门同意占地面积为一亩,建筑面积一千平方米。上海浦东乃“寸金之地”,按说批一亩地也属不错了。但范道长觉得与姜斯宪同志提出的要求,尚有距离。故利用各种机会,还在区人代会上找领导反映,请求帮助。
范金凤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新区领导及广大信众。最终区规划局批给三元宫2.16亩土地,建筑面积也增加到1500平方米,四周还有宽30米的绿化带。
作为当家,范金凤朝思暮想造一座像样的道观,但拆迁费有限,巨额资金缺口需自己想办法弥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钱从何来?
这时,范道长想到: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道教要发展,必须适应时代,顺应潮流。道家精神既要继承,更须发展。
想到了“道”就有了办法,只要坚持正信,一分一角来自信众,一元十元回报信众。道不远人,道由人显,众人必向道。募捐近乎乞讨,化缘出于自信,强化信仰的力量,坐庙化缘,众望所归。
余文贵先生是虔诚的,自奉节俭,却乐善好施。他信得过范道长,宁愿借钱给道观,并言明:不计利息,不索债务,建造一座漂亮的道观是头条。在范道长指导下,他不惜从苏州请来古建、文博专家,精心设计,严密施工,狠抓质量,融儒、释、道精华为一体,注重时代精神,创“三元宫”建筑特色。梁先生负责购买钢筋水泥,石材木料。无论价格瞬息多变,大家尽心尽力采购价廉物美的建材。他们凭着几十年积累的人事关系、建筑积累的独到经验,与一颗虔诚的心,发誓要建造一座像样的三元宫。
为了建庙,范道长任劳任怨,道观里里外外少不了她,终于累病了。小道姑们心疼地劝她住院治疗。范道长不要住院,坚持清修。一位小高功法师猜透了范道长的心思,劝道:“坛场里需要你把关,工地上也需要你关心,您只有早住院早康复,才能早点建好道观。十个道人九个医,个个名医不自医。你还是让医生诊治吧!”
没几天,范道长出院了。她不放心地查阅道姑们的自我考勤。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自己不在道观的日子里,小道姑们认真地记录着各自考勤。有的给自己的一天扣一分,有的扣二分,比平时要求更严格。
她不由得想起,观里十二个道姑,平均年龄不超过三十岁,虽说有的在生活上遭受过挫折,但她们是在“暖棚”里成长的一代,没吃过苦,受过大的磨难。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甘于寂寞, 一心向道,难能可贵。出于这样的考虑,范道长平时总像父母一样,从生活上关心,道学上指点,手把手地教……。天冷了,给她们买棉鞋、脚套;发现思想问题,耐心地进行调解、谈心,直至小道姑破涕为笑……。多年的精力没有白花,苦习终于得到回报。范道长把几个二十来岁的小道姑叫到身边,动情地说:“我住院时,你们严格要求自己,早晚功课,日常清洁卫生,香客接待,都做得很好,这体现了太上的无为而治。我谢谢你们,三元宫是你们的,是信众交给你们,三元宫是有希望的!”
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2006年新的三元宫建成了。气宇恢宏,正山门有三级阶梯,暗合三元之教。东西两侧,矗立钟、鼓二楼。主体建筑“三官殿”,高21米,巍峨庄严。两厢二层偏殿,后面为生活用房。
整体仿明清建筑,紫擅拱门,砖雕祥云,蝙蝠花帘,满天星镂古式门窗,斗拱福禄寿禧花板,飞檐小青瓦屋面,红墙黛瓦,四角风铃,古色古香,体现了江南道观风貌。
他们成功了,余、梁二位先生高兴地说:“这是范道长的人格力量,让我们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范道长却说:“这是神仙的感召,大家都看在神的面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三元宫有了一支比较稳定的教职人员队伍,经济状况也有了明显好转。范道长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兑现她“一分一角来自信众,一元十元回报信众”的承诺。逢年过节走访花木镇敬老院,送去慰问金;给所在社区小学的贫困学生送书包、簿子;资助公益活动,一件也不落下……。

履神职  高朋贺使命

早在1994年,由上海市道教协会陈莲笙会长推荐,范金凤就拜市道协副会长苏宗赋为师,向苏宗赋讨教全真科仪。苏宗赋是“宗”字辈,她是“诚”字辈,法名“诚凤”。按照全真龙门派百字法辈诗“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中的规矩,“诚”字辈属于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在全真道的辈分中是够高的了。但她从不摆架子,以高辈分自居。范金凤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能研习正一与全真两派科仪的道长。
道观的当家必须升座,升座以后才有真正的神职,当然不是任何一位道士、当家都可以升座,上海各道观已经升座的当家只有极少数几位。
范金凤恢复、拓展“三元宫”,对道教事业有贡献,经上海市道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批准,升任范金凤为三元宫坤道院监院。中国道教协会对这件事情十分关注,先委派中国道协副秘书长、教务主任袁志鸿偕同北京白云观马高功多次来沪指导,准备升座科仪,操练仪仗队。于2007年6月5日至7日,隆重举行“三元宫神像开光暨监院升座仪式”。江苏乾元观承担了庆典的全部科仪。
专门为宫观女监院“升座”,这在全国道教界尚属首次,乃难得的殊荣。
升座那天早上,倾盆大雨洗涤了人间所有的灾厄与宿孽,下午烈日当头,长长的仪仗队蜿蜒几百米前往老庙基请神。中国道协副会长黄至安道长给她“赐衣”。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率领中国道协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黄信阳,中国道协张风林副会长专程赶来祝贺。任会长亲自为范金凤监院“扶座”,各省市道教协会会长、名山宫观主持,从各地赶来祝贺。市民宗委领导、浦东新区统战部领导与会,并作讲话。浦东新区大德施主、高校、文化界、学术界、四方信众六千余人到场瞻礼,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当时的场面,一点也不为过。中国道协、上海市道协联手拍摄了专题片,回馈各界信众。受此殊荣,范金凤深感不安,觉得当之有愧,表示要把组织与信众对自己的信赖,化作办好三元宫的动力,变成奉献道教事业的行动。
三元宫的工作,得到政府与社会的认可。2002年,被评为浦东新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推选为区助老先进、上海市道教界文明场所;2008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宗教场所。面对荣誉,范道长一直说:“三元宫有今朝,首先要感谢花木的领导。”
范道长本人,被推选为浦东新区第二、三届人民代表、浦东新区妇女代表。2003年,任浦东新区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秘书长。
老友新朋领略这三元宫的新姿。它以特有的小巧玲珑,安闲地装点在浦东高科西路锦绣路的交汇处。座南背北,每天恭候着太阳东起西落。第一道门按照周易的提示,开在巽方,即东南方,象征着生命之风、生长之风由东南而起。门柱上刻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书写,范金凤亲自撰写的对联“发簪一根拿得起才放得下,道关两扇看不破便打不开”,将道院的性质告诉给一切有缘无缘的人。
步至山门,在正门上面显眼的地方有幅不被游客注意的砖雕,叙说黄帝问道的故事。山门是南非紫檀木的,重二吨,建筑商说,这扇门的价值不仅仅在材料,更主要是通过名贵材料的选择,突出道教的神圣意义。进得山门是一条宽敞的人字道直通三官大殿,告诉人们:欲求仙道先要走好人道。三官大殿的门槛是南非紫檀木的,不用包铜,高33公分,象征着道教的三十三天仙境,跨过门槛就是由方内进入方外,是仙境了。在大殿里一睹三官大帝容颜。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为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称,是道教最早奉祀的神灵。三官涉及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因此三官信仰久经不衰。
在三官大帝坐台的下方沿口上绘有长春真人西游记图。向游客简略地展示了公元1220年正月——1222年三月,全真道士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请,克服交通之难、处境之险、气候之劣,肩负重任前往西域雪山,向成吉思汗传播治国治身之道的大致经过,表现出丘处机“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的伟大抱负和全真道的历史风采。
范金凤抚今追昔,环视自己一手操办而成的新三元宫,看看自己亲自培养起来的一支队伍,她深感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英明伟大,她也深深感到没有政府的部门的真诚帮助,没有信众的支持是不可能有三元宫辉煌的今天。
升座不是升官。范金凤牢记王重阳祖师的教诲:“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人能割爱去贪,守雌抱一就是修道。当代仙境在人间,道观作为精神家园之一,应该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高朋满座祝升座,时代使命又起肩。范金凤在弘道扬善的征途上,在神圣和世俗的广阔天地间,又升起了前进的风帆。

思家乡  难改青浦音

范金凤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地方政府领导与广大信众的信赖,曾经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以及回良玉副总理的会见,这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多少年来,她和信众、领导打成一片,发挥着道教精神家园的作用。大家亲热地称她“范道长”,这是对道教的尊重。年长的女信众称她“妹子”,还有人称她“师太、师父”,她的弟子喊她“师父”,其实,称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永远和信众心连心。
一次,一位发了财的小老板来为身患绝症而死去的前妻做超亡道场。他跪着,不知不觉痛哭流涕,悲伤得无法站起。担心他会昏厥,范道长只得停下科仪劝说。那人还是哭个不停。“我的话你听得懂吗?我只会说青浦话。”那人说:“我外婆也是青浦松江一带人。”经过简短的交谈得知,这个男人有了钱就舍弃糟糠之妻,娶了一位年轻的外地女青年为妻。后妻卷走了他的钱财,他恨后妻、恨自己,深感对不起前妻,所以悲伤之极,悔恨交加。范道长劝他,钱是身外之物,要紧的是做人,你年纪不大,还可以重新开始,好好做人,好好做生意,不要紧,祖师老爷会帮你的。切肤之痛才是良药,那男人站起来,千恩万谢。道观和信众的纽带就如此简单的联系起来。
一次,南京东路街道厦门居委的部分人士,还有南洋校友会的同学参观三元宫。范道长向大家介绍三元宫历史。她说:“我是青浦人,我不会讲普通话,我只会讲青浦话。”坐席中有人说:“青浦是陈云的故乡,青浦话有代表性,你说吧,我们能听懂。”确实,40分钟的介绍,40分钟的青浦话,大家都能认真听,效果还特别好。三元宫的过去、现在就是靠青浦话传播的。
青浦的信众也忘不了这位妹子这个姐姐。他们经常会给范道长送点蔬菜,大米,家乡的瓜果,家乡的盐煮青豆,家乡的重阳糕。有时候,三元宫几乎成为青浦人、松江人的大本营,大家喜欢到三元宫来敬神、聊天。范道长和她的弟子们作法应验的故事,在信众中间传颂,在一声声感谢之时泄露天机。他们也希望范金凤能够回到青浦,和家乡的信众唠唠家常。
是的,血脉相连,道脉相通。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做出贡献的范道长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她也经常回去看看,去谢谢那些支持她修道的父老乡亲。
修道无止境,奉献无绝期。只有这样才能加深领会“明月清风休笑我,裹头非啻离红尘”的深刻含义。她是这样自勉的。


 

(责任编辑:dx)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