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2017年3月25日,“道教之友”学术沙龙第三次活动于上海城隍庙举行。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台湾著名道教学者、现任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社秘书长李显光先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蔡林波教授,与听众分享研究心得。李显光先生的演讲以“有仙远来:从燕齐方士看中西文化交流”为主题。李先生认为,巫觋道、黄老道和方仙道是道教的三个源头,前两者产生于中国本土,而方仙道则具有许多来自中国境外的因素。李先生提出,神仙方术之形成,如炼丹术,或许也有境外文化的影响。 蔡林波教授的演讲“勘痕察迹:天师道二十四治实地考察报告”,则围绕着他正在进行的“早期道教遗址调查”项目,向听众介绍了经过实地考察的成都平原西南侧长秋山系六治、西侧的鹤鸣山治、西北山区七治中的五治和北面的云台山治等十三个治区。他们在那里发现了相关的文物材料,初步确立了各治的地理位置、地形结构等。蔡教授对治地的地理分布、结构及宗教机理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这些治地围绕成都平原呈环状分布,多处于界邻平原的山地区域,并不以高、偏、远取胜;分布相对集中,各治区之间多有古道相通;多处于古代水陆交通线路及要冲之地,或通商便利之区域;多为当时巴蜀少数民族(羌、氐、賨)居住区,也是平原汉族居民的避乱区域;山顶一般存有人为修葺的平地;治所山腰和山脚一般存有“崖墓”,或附近有大型崖墓区;大多靠近江河汇合或水面开阔处,为合气之域。(祝逸雯) ![]() ![]() (责任编辑:dx) |